我們之前分析了2016年凈水行業的形勢與市場,認為:“2016年,對凈水行業來說,嚴冬已經到來了!”
我們也分析了原因,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:“有些企業思想保守,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。技術上沒有創新,不開發新產品,或僅是開模具,換外殼,沒有根本上的創新;銷售上不愿嘗試新的營銷模式,守舊。
產品落后,技術含量低,沒有核心技術,產品同質化嚴重。”
如果說,周圍的大環境,企業是無能為力的,既不可能左右局勢,更無法改變它。但這只是外因。
而企業老板思想保守、不求上進、得過且過,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,在技術上、營銷模式上沒有創新。這才是內因。在調研中,我們看到,有很多凈水器生產廠,不開發新產品,或僅是開副模具,換個外殼;營銷上繼續采用老一套,沒有新思路,跟不上時代的步伐(現是“互聯網+時代”哦!)。而這個內因,是企業可以改變的,因此,我們說,創新才是出路!
不論凈水行業,還是凈水企業,要抗御寒冬,要發展和前進,必須堅持在技術上、在營銷模式上,跟上時代的步伐,進行創新!
1、技術創新
時代在不斷前進,凈水器技術也在不斷發展,新材料、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產品不斷涌現。如何面對現實,跟上時代的步伐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;如能掌握核心技術,擁有自主知識產權,引領凈水器產品發展方向,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,那你一定會成為行業中的皎皎者!
生產的產品一定要適合中國的國情和用戶的需求,產品才能受到用戶的歡迎。
例如,早年沁園是生產凈水桶起家的,但后來到了一定階段,在相當長的時間內,產銷量始終上不去,似乎遇到了天花板,老板及時轉變了產品方向,改為以生產反滲透凈水機為主,產銷量很快直線上升,沒幾年,沁園就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。
又如,早年深圳的凈水器產品主要以管式超濾凈水器為主,銷路不暢,發展緩慢;近幾年來,很多深圳凈水器企業改為主要以生產反滲透凈水機為主流產品,深圳的凈水行業得以迅速發展,如漢斯頓、沃泰克(泉露)等一大批新興企業脫穎而出,成為行業中的黑馬;而誠德來(泉來)、金利源等老牌凈水器生產企業,也開始生產或主要生產反滲透凈水器了,其產量、銷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。
現在大家都生產反滲透凈水機了,還怎么發展?怎么創新?
(1)整機
a、智能化:針對用戶,解決使用便利與安全,提醒用戶及時更換濾芯;
b、信息化:針對用戶及服務體系,用戶可以遠距離操控,服務商可以及時主動服務;
c、系統化和系列化:針對不同進水水質和用戶的不同用途,滿足用戶需求,提高生活質量;
d、大膜無桶化:大膜無桶雙龍頭,解決二次污染和節水;
e、家電化:解決免安裝,不需上下水
f、環保節能化:解決節水節電和對環境的影響
(2)零部件和原材料
a、集成化:解決防漏水和產品體積緊湊;
b、模塊化:解決適應不同的進水水質和用戶的不同需要
c、標準化:解決配件雜亂維修難,濾芯可以通用互換;
d、無線化:解決維護維修方便;
e、采用新材料和新一代零部件:提高凈水功能
2、營銷創新
在凈水行業中,靠營銷創新而起家、發家的例子舉不勝舉。
再舉沁園的例子。它醞釀于1996、97年的無錫凈水器展會,當時全國有八百多家凈水器生產企業,很多還是很有實力的國企或大集體企業,如杭州海洋二所、常州能源設備總廠、南京水處理中心等等,凈水器的生產銷售都搞得很不錯。沁園成立于1998年,開始還是個小作坊,生產的凈水桶也并不起眼。但就是靠了營銷模式的優勢,才脫穎而出。當時其他企業都是自產自銷,因此銷售量小、產量也低;而沁園卻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招商方法,自己不直接銷給終端客戶,只管生產,廣招經銷商,由經銷商銷售,變生產企業“單打獨斗”為聯合經銷商在全國“遍地開花”,先進的營銷模式很快就使沁園脫穎而出,贏得了市場,站穩了腳跟。
又如,上海浩澤成立于2004年,當時美的、沁園、立升、開能等凈水行業巨頭已經搶占了家用凈水器市場,浩澤在產品上,避開上述巨頭生產的家用凈水器,改為生產商用凈水機;在營銷模式上,采用“租賃”的方式,變“賣產品”為“賣服務”,擠占桶裝水市場。后來,有一些企業起而效仿,浩澤又進一步改進營銷策略,改為裝機賣卡,變“賣凈水機”為“賣水+賣服務”。先進的營銷模式使浩澤得以迅猛發展,并于成立十年后的2014年在香港上市。
又如,凈水行業的另一匹黑馬,北京東研,當年只是京城叫賣凈水器的一個小商鋪,老板認真學習了賣保險的模式和經驗,不斷舉辦產品招商會,給客戶和潛在的客戶洗腦,采用“加盟連鎖”的模式,吸引市民投資參加自動售水機的連鎖經營,迅速掘得第一桶金。后來,不但在北京各居民小區安裝了大量的自動售水機,并且在全國多地進行復制,高速擴張。號稱“北東研、南浩澤”,成為業內的榜樣。
浙江某凈水器廠,與房地產老板聯合,在居民小區開發造房時,把凈水器設計在內,房子造好凈水器也裝好,給業主交房的同時也移交凈水器,凈水器生產商與房地產商獲得“雙贏”,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。
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,凈水器的營銷是百花齊放,就看誰能創新!沒有辦不到,只有想不到!
好了,那些也許已經是陳年往事了,那么,現今有什么新的營銷模式呢?
凈水器的“農村會銷”已經興旺了二、三年了,據說今年有所衰退,戲法玩久了,難免要拆穿西洋鏡。特別是有些“走江湖會銷”,搞欺詐,推銷假冒偽劣產品,制造“孤兒機”,敗壞了凈水器和“會銷”的名聲,影響很不好。現在有不少地方的農村對凈水器很反感,農村會銷也不那么好搞了。不過如果規規矩矩的搞,特別是做好售后服務,農村會銷應該還是在農村中銷售凈水器的一種很好的營銷方法。我們正在制訂“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會議營銷服務規范”,以規范凈水器會銷特別是農村會銷的操作,把凈水器和會銷的名聲重新樹立起來。
另一個值得推廣的營銷模式是“落地生根”方式,其理論依據是毛澤東主席的“支部建立在連上”,那么農村的基本單位是“村”,“連部”就是村支部、村委會,而村支書、村長并非國家干部,不領國家工資,到了鄉長一級,國家干部按規定是不能經商的,但村干部不屬于國家干部系列,是允許經商的。因此,在農村把銷售的基點落實在“村”上,把村支部、村委會孌成凈水器的銷售服務中心,村支書、村長為銷售服務中心的主任、副主任,由村里的水電工負責凈水器的安裝和維修,給他們發工資、甚至發退休金,確保他們發力銷售凈水器;確保村民們家中都裝上凈水器,并能及時換濾芯,及時維修,用好凈水器。這是一個“三贏”的好事,村干部贏得了收益和報酬,村民用上了好水、贏得了健康,生產廠和經銷商贏得了市場、獲得了利潤,皆大歡喜!江蘇某企業在蘇北做得很好,我幾次去實地考察,一個村差不多能裝有近千臺反滲透凈水機,(而且廚下機不裝在廚下,都高高地掛在墻上,相互攀比哦!)凈水器的復蓋面高達90%以上,是一個很好的創舉。這種“凈水器下鄉”,我推薦給央視,央視派攝制組一行三人前去拍攝(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凈水設備專委會理事長鄧瑞德,德資世保康公司董事長高蕊、總經理張翼鵬,《中國直飲水》雜志總經理梁上音等,同時前往考察),錄制成新聞,在央視二頻道播出,反響極大。
農村可以采用“農村會銷”和“落地生根”模式,那么城市呢?
筆者最近進行一些調研,參加一些會議,感到有一種模式可供學習和推廣。
首先凈水器要先進,是那種智能化的反滲透凈水機,它帶水表計量,用了多少水,通過物聯網,用戶知道,經銷商、生產商也知道。然后,根據用水量的多少來收費。當然,也不需要去哪兒交費,網上充值就可以了。就如現在的手機,交滿一定的話費,可以送手機。凈水器也一樣,交滿一定的水費,送凈水器,用完水費后只要網上交費充值即可,也可以綁定銀行卡自動扣款。這些凈水器生產企業往往與互聯網企業、銀行等合作,取得“雙贏”的收效。當然,這種高性能智能化的反滲透凈水機,會帶有各種智能顯示、智能控制、智能提醒,需要換濾芯啦,遇到出現故障啦,漏水啦,用戶知道,服務商、生產商也知道。服務商會主動上門服務,變“被動服務”(用戶報修后才上門服務)為“主動服務”(服務商主動聯系用戶上門服務)。實際上,手機運營商是變“賣手機”為“賣話費”;而凈水器呢,就是變“賣凈水器”為“賣水+賣服務(這點與手機不同,凈水器需要換濾芯、維修,所以服務很重要呵!)”。
當然這種模式要成功,合作伙伴很重要。做得好的企業,找互聯網企業、銀行、電信、交通、公用事業(供水、供電、采暖、煤氣)乃至學校、醫院等等作為合作伙伴,主要是利用它們碩大的客戶資源和信息流,共同分享銷售凈水器的效益。凈水器生產企業或代理商,與合作伙伴密切配合,采用“互聯網+”的方式,可以使凈水器的用戶群體迅速擴張。
以上所舉例子,并非對所有企業都適用。每個企業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,采用適合本企業的產品和營銷模式,而且,不是簡單的模仿和抄襲,最好能創新,創造一種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營銷模式,并申請專利,成為嚴冬季節的冬泳健將,成為凈水行業的時代先鋒!
創新無止境!
創新,永遠在路上!
